2018-10-09

優雅的退休,並展開新夢想人生的追求,是對我們人生前半段辛勤工作的獎賞,是人生成功的終極象徵。 

在人生下半場,我們能自由勾勒自己熟年新生活,而這新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能找到並實現自我的價值。 而人各有所好,有部分的人想滿足自我學習、提升的渴望;而另一部份的人,甚至懷抱世界,想要成為推動世界改變的一分子。 

下面就讓我們以小我、大我分野,看不同的選擇,一樣的精彩。

退休了,時間很多,學東西沒能一下學會也沒關係;離開職場,不必跟人競爭,不必看老闆臉色,可以放膽做讓自己開心的事;女兒生了孫子,自己剛好可以做她養育兒女的軍師,狼狽媽媽華麗變身高級顧問;從媳婦熬成婆,若能傳授經驗給兒媳,如何與公婆對等相處,晚輩肯定崇拜到不行。

你可曾想過,這些都是「優雅地變老」的好處?前衛生署長邱文達也曾說:人生「第四個20」,是黃金時代。第一個20年,在求學;第二個20年,在衝事業;第三個20年,最忙最艱難,要兼顧家庭、事業和社會;但到了第四個20年,也就是60歲到80歲,才終於能無憂慮牽掛,有金錢有時間,再加上健康,這是多好的「黃金時代」!

不過要享受愉快的60歲到80歲,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我們,需要經過有計劃的準備,才能實現。

有夢想的人,更希望長壽

「福如東海,壽比南山。」

曾幾何時,這句祝壽詞已不再受歡迎。根據調查,由於擔心老後退休金不夠,或是對罹患失智症、慢性病,導致可能長期臥床等恐懼,現代人幾乎都不願意自己「長命百歲」,甚至希望活到七、八十歲就好。而會想「活到一百歲」的人,理由包括:想多陪家人、想去遊山玩水、還有未實現的夢想,以及想要繼續貢獻自己。

這四項,基本都需要具備健康和財務兩個條件;但後面兩項,還必須繼續付出時間和努力,累積成果,實現更高的「自我價值」。

日本以「職人文化」聞名全球。今年滿92歲的「壽司之神」小野二郎,他位於東京的小壽司店「數寄屋橋次郎」,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招待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名店,連續十年拿到米其林三星殊榮,而這位壽司之神本人,迄今仍每天準時在料理台前捏壽司。

87歲的杉浦輝夫先生,一個星期中有數天會到東京的長者中心上班,他「退休前」的工作是賣糖果的售貨員、「退休後」的工作則是維修傳統的日式拉門,門上的糊紙掉了,他負責補好,高齡不影響他手的靈巧,仍然可以俐落地做好工作,他說「工作幫助我保持年輕」。他們都是擁有明確目標,活越老越有價值的最好範例。

台灣的高齡工作環境,不如日本友善,但這一點反而成為每個人「找到工作以外夢想」的動力。曾經在殼牌石油擔任高層的田臨斌,歌聲很有磁性的他,不時會在愛河邊當街頭藝人,旁人看起來很「跳tone」,他卻非常滿意現在的人生。自稱「樂活大叔」的施昇輝,從小學五年級開始看電影,原本想一輩子走電影路,因父親不允許而改念商學院,卻在歷經被裁員、靠投資翻身、小孩都長大有工作後,在58歲這一年以正取生之姿考取台藝大電影研究所。

實現價值,給自己一份夢想企劃表

「等我退休後,我就要去做XX事情。」這句話很多人說過,但多數人退休後就忘記這回事了,問題可能就出在,沒有把想做的事情變成一個可執行的計畫。

一個必須要有的觀念是,不是從真的退休那一天起,才開始「準備過退休生活」有做過公司專案的人都有經驗,在專案執行前會經過發想、企劃、規劃進度及預算等步驟,最後才是執行。退休生活就是人生的專案,過程就跟你在職場上經手過的各種企劃案和待辦清單,幾乎一樣。

步驟一,發想、搜集資料、多問多聽。

什麼是你現在很想做,卻苦於沒有時間而難以達成的事?不妨在手機的備忘錄中隨時記錄下這些想法,如果可以上傳雲端更好,不管換幾支手機,也不必擔心「夢想清單」不見。一方面也多看看已經退休的長輩,特別是那些仍然很有活力、有目標的人,他們都在做哪些事?換成你,會想做一樣的事嗎?在醫院看到銀髮志工、在公園看到帶孫子的爺爺奶奶、在旅行團裡碰巧有年長的團員⋯⋯他們都是你最佳的諮詢對象。

步驟二,考量自身情況,訂出優先目標。

健康和錢,是圓夢不可或缺的兩個條件。所以在步驟二需根據自己的健康、財務和生活型態,決定上述夢想清單的優先順序。如果退休後財務準備不足的人,可能需要把「學會有收入的一技之長」這個項目放在前面;如果是家中有更年長長輩的人,可以考慮去學習一些長照的技能,幫助長輩、也幫到未來的自己。

當過父母的人,最怕孩子興沖沖說要學鋼琴、學游泳,繳了報名費,孩子上幾次課就說不想繼續;退休後的再學習,也是一樣的,想學唱歌、書法或陶藝都可以,但首先衡量自己的興趣,需要花費的金額,以及有限的時間和體力,再決定該優先投入哪些項目。

步驟三,訂出執行時間表

前面的計劃做好,到了退休後,就可以照表操課,訂出合理的時間進程,例如兩年內考到某某證照、花五年時間學會一個樂器、幾年內累積XX小時的志工時數等等。

實現「小我」價值:當個有多技之長的斜槓老人

「斜槓青年」源自於英文的「/」(slash)。《紐約時報》專欄作家麥瑞克 (Marci Albonher)在其著作《雙重職業》中描述,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是從事單一職業,而可能是銀行員兼私人健身教練,具有多重職業和不同身份的生活。某個人可能同時是律師/演員/製片人,那條斜線就是「斜槓」二字的來源。

但是斜槓不是年輕人的專利,事實上,中老年人可能更有斜槓的本錢。台大政治系兼任教授李錫錕,去年他的學生將他在台大「政治概論」這堂課做成短片,放上YouTube和臉書,加上媒體轉載,十個月內累積點閱人次達到一億人,「教授/網紅」讓被稱為「power錕」的李錫錕成了不折不扣的斜槓。學生剪接影片的功力、加上社群媒體的發達,固然是讓李錫錕暴紅很重要的原因,但他在台大累積近40年的教學講課經驗,讓他評析時事很夠力,口條有獨特的個人風格,都是成為網紅的必要條件。忘了提,李錫錕已經超過70歲了呢!

另一位也很有名的,是高齡85歲的彰化阿嬤劉張秀。2017年4月開始,她的孫女每天幫她拍攝一支「古早味料理」的教學影片,讓她成了有14萬訂樣是彰化人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,也與劉張秀合拍影片,宣導樂活的熟齡人生。做了一輩子的菜給家人吃,一手好廚藝,用來教學綽綽有餘。最重要的是,劉張秀當時就和孫女一起訂目標,要連續90天上傳影片,有目標、照表操課的結果,就是「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」的活見證,活到老,反而更有影響力。

實現「大我」價值:做公益讓愛傳出去

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,在其著作《享受吧!五十後的第三人生》的封面上,有這麼一段話:50以前追求成就,50以後追求意義。

人生上半場靠收入過活,下半場要靠付出生活。

現在的丁菱娟,身兼大學副教授、作家和創業家導師等身份,真正實踐「付出」的生活。她在書中也提到其他例子,像是前任華鴻創投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顏漏有,2014年開始全心投入公益與社會企業領域,利用自己的知識和人脈,在台灣成立AAMA公益組織,擔任校長,協助年經創業團隊進軍國際。

丁菱娟說,她身邊不乏一群五十多歲的專業人士,正用其寶貴的經驗回饋社會,做世代傳承。台灣在2018年就進入高齡社會的行列,長者參與社

會,退而不休,已經成為讓社會繼續進步所必須推廣的行動。根據衛福部的資料,台灣65歲以上參與志願服務的人數,已經從2014年的95萬人,成長到2015年超過16萬人,願意成為志工,繼續貢獻大愛的熟齡人士不斷增加。

當然,有機會從「總經理」高位退休的人是少數,但不代表當了一輩子白領上班族,退休後專業就無處可用。衛福部與老五老基金會,曾經合辦優質高齡志工的選拔,2016年得到「優質耆壽獎」的廖文標,得獎時已經92歲了,他退休後,從資深的稅務人員,變成專業志工,一做就將近30年,幾乎快追上退休前的工作年限。他為民眾解說稅務、排解各種關於稅的疑難雜症,不只民眾受益,也成了廖文標保持年輕的動力。

享受人生的「黃金期」,是需要準備的

韓國知名學府梨花大學教授、同時也是精神科醫師的李根厚,在《愈活愈老愈快樂:年紀變大並不可怕,老了更愛自己才重要》的自序中提到,許多人都覺得,好像到了年老時缺錢,就一定會過著痛苦和絕望的日子,即便知道經濟上的富裕也不能保證美好的晚年,不少人還是把全副力氣放在攢夠退休金,卻不曾思考「我要如何變老?」這個重要的問題。

現在的40歲、50歲世代,正是歷經台灣填鴨式教育和聯考制度的一代,離開家裡去上學,老師會告訴你該做什麼;畢了業進公司,老闆會告訴你該做什麼。但到了退休那一天,突然不再有人發號施令,這時你是否知道自己該做什麼、想做什麼?正如李根厚所提醒,「年老也是一定要先做『預習』的事。」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迎來的熟齡,徬徨無措將是難以避免的。

別搞錯了,「預習」不是設想未來,憂慮錢不夠、憂慮健康不好該怎麼辦?《聖經》馬太福音 :你們中間誰能因憂慮使自己的身量多加一肘?《論語》也說: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踰矩。東西方的智慧都告訴我們,無須憂慮,花時間找出年紀大的好處,花心思創造愉快的好事,那些杞人憂天不藥而癒之外,更重要的是,你會帶著夢想計畫表,滿心期待的迎接自己的「黃金時代」!

資料來源引用: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.html?id=46257

高雄窗簾/拉門就找上豪窗簾拉門公司

07-777-8752

高雄市鳳山區文化西路74號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拉門 高雄窗簾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新聞報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